咨询热线:4006-171-171
首页 > 红色闽西 > 当前红色文化

红色名人

红土名人——廖成美

2014/12/8 15:46:08  来源: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

 廖成美(1916.9.9-2001),原名廖福来,福建省龙岩县红坊区黄坑村东溪畲人。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建国后,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副政委,高级炮兵技术学校、炮兵工程学院政委,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,第二炮兵副司令员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曾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、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
    廖成美刚呱呱坠地,就因家里穷,便抱给一位老实的农民收养,他一直跟随着养父母生活。3岁时,养母就不幸病故,他跟着养父廖振勋到处流浪。15岁那年,相依为命的养父卧床不起,病情越发严重,廖成美心中十分痛楚,于是拼命挑担,想多挣一些钱,为把父亲的病治好。但由于正处战乱,外出做工不容易,不可能挣钱为父治病,苦命的廖振勋终于病逝,廖成美成了孤儿。

    少年时的廖成美便追求真理,追求进步,积极参加当地农会活动,帮助红军开展革命工作。1935年1月,他参加闽西红军游击队。队长发给廖成美一支法国造的花旗七九式步枪,心情特别激动,他端着步枪参加了多次游击战。因作战勇敢,同年4月加入青年团, 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
  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廖成美历任闽西红军龙岩游击队第二大队战士,岩南漳游击队司务长、特派员,龙岩独立营一连指导员,闽西红军抗日游击纵队二支队政治处干事,龙岩游击支队政委等职,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,他临危不惧,沉着坚定,英勇顽强,舍生忘死,同战友一起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,参加或指挥了南洋坝、马鞍山、新祠、黄畲、溪口等数十次重要战斗,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,对巩固南方红军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 抗日战争时期,廖成美历任闽西抗日义勇军一支队一大队三连指导员,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一营教导员、政委,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七团副团长,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政委等职。1940年11月他被选调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队学习。在叶挺、粟裕、谭震林、张云逸等领导下,率部转战苏皖、淮南抗战前线,沉重打击日军,并积极投入对日伪的反扫荡、反蚕食、反清乡斗争,为开辟和巩固皖东、苏南、淮南和津浦铁路以西抗日根据地,壮大华中抗日力量,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    解放战争时期,廖成美历任华中十纵队六旅政委、旅长兼苏北盐阜军分区司令员,华中十二纵队三十四旅 旅长、政委,华东八兵团三十四军一○二师政委等职。1949年4月,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。南京解放后,他率部进驻城区担负警备任务,抵制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,与国民党特务、土匪和流氓地痞等残渣余孽展开殊死斗争,出色地完成了警备任务。

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廖成美历任华东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战车师政委,华东炮兵政治部主任、副政委,高级炮兵技术学校政委,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政委,炮兵工程学院政委等职。在炮兵部队工作期间,他刻苦钻研炮兵武器装备知识,坚持在学中干、干中学,为炮兵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。

    1966年6月,廖成美到战略导弹部队工作,任五十二基地司令员。为了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,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,他牢记使命,与官兵同甘共苦,艰苦奋斗,积极开展阵地施工和技术训练,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。1969年2月,他担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,分管作战、训练等工作,不顾伤病,不辞劳苦,上高原、越戈壁、钻山沟,亲临训练发射现场,深入基层部队、院校调查研究,指导工作,为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,忘我工作。

    1982年6月,廖成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主动向总政治部申请离休,获准。离休后,他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,关心二炮部队建设和发展。担任二炮西四干休所党委委员、党支部书记,当选为第二炮兵党代会代表。

    廖成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作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。他是中国老区促进会闽西委员会顾问、龙岩在京人员智力支乡协会顾问、永定支乡会顾问等职。

    廖成美不忘生他养他的闽西老区,经常给龙岩家乡学校捐赠款物和书籍。1999年春节前,他给家乡小学和家乡修路捐款,还为国内受灾地区捐赠款物。

    2001年元旦,廖成美知道自己病情危重,对儿子于宁、滨芊留下遗嘱:“我百年之后,千万不要为我开告别会,一切从简”。同年12月25日19时25分,廖成美终于走完了人生旅途,永远闭上了眼睛。遵照将军的遗嘱,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。廖成美遗体已于2002年1月3日上午10时,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。

    廖成美作为闽西老区的儿子,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,奉献给全国人民,奉献给了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。他的革命功绩和高尚情操,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。